臨淄:政企雙向發力 助力“卡脖子”項目快速投產
臨淄融媒訊 作為我國首個丁二烯法己二腈工業化生產項目,昨天的正式投產,標志著國內尼龍產業發展邁入新時代。在這背后,政企雙方強強聯合,聚力攻堅,保證這一突破“卡脖子”難題項目快速落地,創下國內同類工程的最快建設記錄。
丁二烯法己二腈工業化生產即天辰齊翔尼龍新材料項目于2020年5月在臨淄開工,面對當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政企雙向發力,成立工作專班和臨時指揮部,24小時靠在建設一線,創造了8個小時修好一條運輸道路、兩個月內“移除”1700萬平方米荒山的驕人成績,用最短的時間實現了丙烯腈、己二胺、己二腈等裝置的一次性開車成功,僅用20多個月就完成了整個裝置建設任務。
中國化學天辰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天辰齊翔新材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梁軍湘:
從項目落地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專班與天辰齊翔進行對接,采用有解思維和躬身入局的理念,為項目現場辦公,解決企業遇到的限制問題,這種開放包容和為企業著想的引資環境,使項目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落地生根發芽,最后成功投產。
己二腈是生產尼龍66的核心材料,被稱為“尼龍產業鏈的咽喉”。尼龍66有著優良的耐熱性、抗強沖擊等特殊性能,廣泛應用于民用絲、工業絲、工程塑料、航空航天等領域,也是實現汽車輕量化的重要材料。隨著眼下一期項目的正式投產,將著力構建起尼龍66產業鏈、丙烯腈產業鏈、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業鏈的“一主兩副”三大產業鏈。今后,天辰齊翔將加速打造“1+n”高端新材料產業“園中園”,為臨淄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注入強勁動力。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和根:
我國能生產尼龍66,但不能生產原料己二腈,就像我們想做面包,但是沒有面粉。中國化學經過十年研發,終于突破了國內高端尼龍產業鏈中這個“卡脖子”難題,補齊了產業鏈短板,這個項目將帶動山東淄博形成總產值千億級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臨淄融媒記者 丁彬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