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開新局︱淄博市臨淄區全面推進集約用地新路徑
□淄博日報/淄博晚報/博覽新聞
記者孫春曉 通訊員劉平
蒸蒸日上的臨淄區金銀谷創業園,前身是一家企業的建設項目,占地總面積164畝,原計劃建設8個生產車間,但項目受資金和市場影響“擱淺”,一度變成閑置土地資源。按照臨淄區委、區政府“二次創業、走在前列”戰略部署,區屬國有企業金銀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承接后,進行了園區“投融建管”體制創新探索,對園區進行了“四大理念、三個階段、兩大高地、一個樣板”全方位規劃,讓這塊閑置土地一下子“活”了起來。
“臨淄區金銀谷創業園只是臨淄區全面推進集約用地新路徑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臨淄區實行‘標準地’模式供地,推行供后監管和產后‘畝產效益’評價,著力探索‘新興產業用地M0’‘騰籠換鳳’‘城市換新’、標準化廠房建設和‘零地技改’等存量用地開發創新模式,全面提升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為全區低效用地盤活利用注入新動能。”臨淄區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朱冰說。

優化資源配置 盤活低效用地
今年,臨淄區出臺了《臨淄區推進低效閑置用地再開發工作方案》,明確按照政策引導、市場運作、效率優先、循序漸進等原則進行土地盤活利用,并將集約節約用地水平作為鎮(街道)經濟社會發展考核指標加以落實。
為加強土地集約節約利用,臨淄區堅持“一地一策”,切實盤活“三未”(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土地。臨淄區成立了土地供應工作專班,安排專人對2009年以來的“三未”土地建立“一地一策”臺賬,逐宗調查核實位置、面積、現狀、權屬、形成原因等,上圖入庫,并按照“應供、盡供、盡用、用好”的原則分類施策。同時,通過政策引領,鼓勵企業創立新型服務孵化平臺,實施“騰籠換鳳”工程。如臨淄區金銀谷創業園,通過進行“四大理念、三個階段、兩大高地、一個樣板”全方位規劃,現已建設的8個多層標準廠房,與傳統的平鋪式廠房相比具有緊湊布局、節約用地、節省投資等特點,已有9家企業簽合同入駐。按照傳統工業園區建設方式,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的生產廠房需占地164畝,而金銀谷創業園廠房變為立體布局后實際占地僅100畝,節約用地64畝,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的同時,也為企業節約了投資成本,進一步促進了工業項目落地投產,形成了良性循環。
臨淄區還打造了集智能視頻云服務基地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集聚的產業園區,推行“新興產業用地M0”模式。該模式下,以發展數字經濟產業為主,充分發揮數據中心基建項目“一業帶百業”能力,開展數據中心產業全鏈條招商引資,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截至目前,臨淄區已盤活存量低效用地538畝。

創新“標準地”模式 強化供后監管
今年,臨淄區通過創新實施“標準地”節地模式,強化了供后監管。
該區以“標準地”設置的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等5項指標作為項目供地的前置條件,結合園區產業準入、功能區劃和區域評估等實際情況,予以動態調整完善;按照“事前定標準、事中作承諾、事后強監管”的要求,統籌推進有序出讓、彈性年期出讓、租賃、先租后讓等多種供應方式;鼓勵企業建設標準化廠房出租,以降低企業用地成本,推進項目用地高效利用;打破原來的“先有項目后找地”的招商方式,實現要素市場化配置。
同時,建立了動態巡查機制,對是否按照批準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是否按照要求設置用地信息公示牌、是否及時繳納土地價款、是否按要求提交開竣工申報書或按約定的開竣工期限內開竣工、是否構成閑置土地等進行全面監管。還制作了國有建設用地土地利用監管及動態巡查流程圖,在土地使用權人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后(簽訂出讓合同或劃撥決定書),臨淄區對上傳出讓金發票、信息牌公示等環節進行實時監管,并進行開竣工提前預警。截至目前,全區已監管開竣工土地565宗,面積30476.85畝,由于監管到位,未生成閑置土地。通過開展“畝產效益”評價,建立以“畝產論英雄”“創新論高低”“環境論好壞”“安全論存亡”為導向的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機制,引導各類市場主體轉變發展理念,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向高效益、高產出、高技術、高成長性領域集聚,倒逼低效落后產能改造升級和市場出清,推動實現創新發展、集約發展、轉型發展。其中,工業企業“畝產效益”評價工作每年度進行一次評價指標動態優化,按評價得分調整企業分類。評價分類分為A、B、C、D四類。A類為優先發展類,占20%;B類為支持發展類,占20%—60%;C類為提升發展類,占60%—95%;D類為限制發展類,占5%。根據評價結果,臨淄區將對不同企業在用地、用電、用氣、用水、用能、融資、排放、錯峰生產等方面實行差別化管理,建立全區工業企業“畝產效益”分類綜合評價信息系統,并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數據平臺建設,建立工業企業數據共享機制。其中,對A類企業用地在規劃調整、土地預審等方面予以優先支持,實行政策傾斜,優先保障用地需求;對B類企業支持其改造升級:對C類企業加強監管;對D類企業進行限期整改,并納入低效改造范圍。
促進“零地技改” 釋放發展動能
聞韶北生活區位于臨淄城區中心地帶,算是全區最老的一個城市生活區了,該生活區未改造前,存在使用年限久、房屋質量差、建筑安全隱患多、配套設施不健全等問題,居民的改造意愿非常強烈。臨淄區在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地基礎上,實施“零地技改”,切實促進老舊生活區改造,加快推動“城市換新”工程。
據了解,聞韶北生活區改造項目總投資19億元,共建設8棟住宅樓,住戶1444戶,其中回遷房占860戶。目前,項目已建設了幼兒園、老年活動中心、體育場等配套設施,小區內部電動車充電樁、智能門禁、兒童游樂區、服務中心等便民設施也一應俱全。
在此基礎上,臨淄區還積極對工業舊廠房實施“零地技改”。目前,陽煤集團淄博齊魯第一化肥有限公司正在實施的4.5萬標方每小時合成氣裝置技改項目,為淘汰的固定床氣化爐項目的技術升級改造。項目位于臨淄區齊魯化工園區一化南路2號公司原廠區內,占地面積約180畝,無新征土地,在利用廠區內淘汰裝置拆除后的原土地的基礎上進行建設。據悉,項目實施后年均凈利潤7746萬元,年均稅金4841萬元,將實現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